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简牍中国】“简”述中国故事 “牍”懂甘肃文化
2023-08-03 19:20:5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8月1日,“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正在有序布展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沉浸式观赏游览,体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相关资料图)

简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甘肃共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是简牍大省,也是甘肃省独特的文化标识,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

新建成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外景。

“百年来,甘肃先后有70多批次、6万多枚简牍出土,所出土简牍具有数量多、发现早、研究历史长的特点。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共31943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数量在全国博物馆中位居前列。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数万枚西北汉简明确而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军事防御、邮驿交通体系的支撑措施,是研究秦汉时期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民族关系等各领域的原始文献材料,更忠实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中亚、西亚等地区古老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和纠史作用。

走进新建成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只见“简述丝路”“简牍时代”“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主题展区已初具规模,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完成布展。

“作为一座向公众展示简牍文化,解析简牍故事的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力求通过声、光、电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简牍中描写的人物、事件更加直接展示出来,让观众沉浸式读简。”朱建军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甘肃简牍博物馆以本体保护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对馆藏213件汉晋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对馆藏5000余枚简牍进行试管密封并装入囊匣保存,减少文物本体的氧化与损毁。同时,以预防性保护为重要保障,做好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环境监测、调控和改善文物保存设施设备等工作,延缓文物劣化;以文物数字化保护为必要举措,对馆藏近4万枚简牍进行红外线扫描并采用高精度拍摄技术,实现简牍资源数字化存储管理。

经过甘肃简牍博物馆多年深入挖掘文物内涵,简牍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陆续整理出版《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10卷)等专著29部;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和5项甘肃省文物局一般项目;馆刊《甘肃简牍》第一辑、第二辑完成出版,《砚边笔谈——朱乃正与赵正百通手札》出版。“简”述中国系列丛书等更多整理研究出版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

精美展览影响深远,文脉传承弦歌不辍。“简牍作为我省珍贵的文化宝藏,利用好、展示好、传承好简牍资源是时代赋予甘肃简牍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朱建军说,甘肃简牍博物馆还将加强简牍文献系统性整理与研究,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多措并举建立简牍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简牍学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简牍学科研基地;推进文物保护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建设,筹谋建立简牍文物信息共享数据库及启动流失海外简牍文物数字化复原;打造精品展陈,推出系列线上线下公共教育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进简牍走近大众、走进生活,让公众感触中华文明千年的深厚内涵与璀璨的智慧光芒。

新建成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区

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