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走访上海微澜图书馆|焦点热议
2023-05-30 09:07:35
来源:HRoot

偶然的一天,我们关注到了一所特别的公益图书馆——微澜图书馆。


(相关资料图)

这是怎么样的一所图书馆?面向什么样的群体?又是什么人在运营......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前往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塘湾小学内的这所图书馆,并结识了一群可爱又善良的人。

上海闵行区塘湾小学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一起在城市居住、生活,如果遇到入学、升学方面的困难,就不得不“返回”户籍地读书,成为留守儿童。

微澜图书馆:坐落在城市边缘地带,为流动儿童服务、主要开设在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内的小型公益图书馆。

上海第2分馆

狭小的图书馆、简陋的设施、书架上整齐摆放的图书、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以及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是我们对这所图书馆的印象,同时这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感到既无力又温暖。

程叔叔:分馆馆东&志愿者

程叔叔全家都是微澜图书馆的馆东和志愿者。上海2馆自成立以来,程叔叔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开馆,风雨无阻,处理着大大小小的事务。孩子们都围着他,“爷爷~爷爷~”地叫着。程叔叔小小的身躯,却散发着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我总觉得在我有生之年,能为孩子们服务服务,我挺开心的。”这是程叔叔朴素的出发点。目前图书馆主要靠馆东的自发捐款来运营,如今程叔叔已经退休,仍和爱人坚持每月固定捐款,给孩子们添置新的图书。我们由衷对这一家子感到深深地敬佩。

夏天天气闷热,担心孩子们口渴,他就自己买了饮水机。本来图书馆每天16:30闭馆,但考虑到流动儿童的家长的工作性质,无法及时接孩子们放学,程叔叔就主动接了学校晚托班的任务,每天亲自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长手里后,他才安心回家。

暑假来了,有一群孩子正像候鸟一样返回家乡。程叔叔还跟我们分享,有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曾经也是流动儿童。小学五年级以后跟随父母回老家上学,而多年后又考回到上海,并且加入了微澜做志愿者。这是爱心的传承。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微小的行动,可能会改变未来的结局。

姜姐:志愿者&流动儿童母亲

姜姐,是我们在剑川路分校碰到的志愿者。这位2个孩子妈妈,爽朗大方,笑谈着微澜治好了自己长年累月的社恐。在这所小区尽头的小学,小小的图书馆里,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满满当当的图书,姜姐忙碌着,踏实工作着。谈起如今三年级的小女儿,和远在老家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大女儿,姜姐感慨万分。流动儿童,就是随着父母的小鸟,尽管有一双翅膀,可他们没有主动选择留下的权利,稚嫩的翅膀被束缚着,挥不动,飞不起来,这些孩子都必须回原户籍地参加中高考,户籍制度,两地分居,横亘在流动儿童,流动家庭面前的问题,姜姐流着无奈的眼泪。“好在有微澜”,姜姐擦干眼泪,它是理解流动儿童的微澜,是点亮流动家庭希望的微澜,“我们很感激”。

仁增群措:志愿者&大四学生

仁增群措是来自西藏的女孩。皮肤黝黑,整个人散发着健康和开朗的魅力。“你不会猜到,我以前都不爱说话,在微澜当志愿者,让我学会了和孩子们沟通。”仁增群措说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在拉萨长大的姑娘向我们讲述,她的整个读书时代几乎没有像样的图书馆,而这儿的孩子们在小学就能畅游在图书馆,人生之幸运。“我到现在还依稀记得第一次借书,那是在初中,那种感觉永远都忘不了”。仁增群措从4000多公里的拉萨飞到上海,是知识改变了命运,阅读点亮了希望。“我会回拉萨当一名历史老师,我喜欢当老师”,这个淳朴的姑娘坚定地讲述毕业之后的打算,对于教育公平,微澜一直在行动。

张同学:志愿者&大二

文文静静的小张已经在微澜服务70多个小时了,这个一笑起来就有两个好看梨涡的姑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刚开始,小张只是过来帮学姐忙,学姐是上一届的馆长,最初小张做的事情无非是排排班,帮孩子们借阅书籍,可这志愿者做着做着,小张就从最初的偶尔来一次,到现在的每周来1次,从最初的自己一个人来,到现在的和同学们一起来,“微澜把宏大的事情细节化,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微澜让我第一次思考,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是多么可贵”。在小张充实的志愿者经历中,她真真切切感受到微澜是个窗口,流动儿童可能很多东西都跟上海本地的小朋友不一样,而他们在看那本书的时候,他们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有机会看到同一个世界,这大概就是微澜存在的意义。对于志愿者工作,小张俨然成为了校园的宣传大使,她真诚地说,一定要把微澜的爱传递下去。

上海第2分馆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孩子们借助图书馆这一渠道,能够持续大量地阅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努力缩小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差距。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参与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环境。

教育公平,我们在行动。

受访者|微澜志愿者

监制|王锐

制作人&撰文|Cassie、77

摄影|小李

剪辑|小方

排版|弹药

关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