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资料图】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越发世故,而是养成一颗柔软且宽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足够的智慧表达对生活的善意。
01
知世故而不世故
刘禹锡年轻时,曾与柳宗元一起参与“永贞革新”。那段时间,他过得春风得意、鲜衣怒马。但好景不长,刘禹锡很快被贬斥朗州任司马。
身处异乡,经历过十年的挫磨之后,刘禹锡奉召回京,面对当朝权贵,刘禹锡写诗讽刺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当朝宰相武元衡因此诗震怒,刘禹锡再次被外放连州,在不断被贬谪和打压中度过了二十三载的漫长岁月。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此般遭遇,并未让刘禹锡心灰意冷,他世事洞明、千帆过尽,却依然天真不泯。
在最终奉召重回时,又写下《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世事变幻,人事更迭,但那个本性不改的“刘郎”又回来了。也只有这样的刘郎,才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石碑上刻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保持初心,无关年龄。一个人最可贵的莫过于虽然饱经世故却依然能保持单纯,从而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哪怕身处逆境,依然内心向暖。
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是能够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是历经苍凉而不消极,是总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02
越成熟,越天真
《菜根谭》中有云:“势利纷华, 不近者为洁, 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机械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成熟,并非被习俗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天真,也并不等同于懵懂混沌。真正成熟的人,见识过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依然能够以一颗赤城而坦然的心面对生活。他们懂得以勇敢无畏的姿态,守护内心的温柔与单纯。
东汉时期,“杨震四知”的故事广为流传。
一次,杨震在赴任时路过一个叫昌邑的地方,昌邑的县令正是他曾举荐的旧友王密。当天夜里,王密为感谢杨震曾经的举荐,将十斤黄金送与杨震。
杨震拒绝了王密。
王密对杨震说:“半夜三更,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听后,摇摇头,对王密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听完杨震的话,王密羞愧不已,只好将黄金带走了。
后来,皇帝听闻此事,对杨震予以重任,感慨朝廷需要这样的好官。
孟子曾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待什么人,都要对得起自己的本心。守住了初心,才知道光明和天真的美好。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到了一定年纪,行如逆旅,潮落追着潮起,逆境叠着顺境。但越难,越不可随波逐流,越累,越要保持一份天真。一个人若是不违背自己的本心,真真实实地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无论顺逆,都会活得无比轻松。
明朝李贽曾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人生,真正获得大幸福的人,都是越过成熟抵达天真的人。愿你既有大人的成熟,也能有孩子的烂漫。愿你生活不拥挤,笑容不刻意。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来源 抱蒲堂微信公号 主播 连晓东 制作 王宜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攀 编辑:梁冰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