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CHARLS公共数据库, 最近一月有哪些新的论文?
2023-04-09 03:03:31
来源: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


(资料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CHARLS数据库简介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Study,CHARLS)是一项持续的纵向调查,旨在调查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基线调查于2011年开展,共17708名参与者,每两年追踪一次,目前已有4期数据2011(wave 1)、2013(wave2)、2015(wave 3)以及2018(wave 4)。 近一月CHARLS文献预览对PubMed数据库搜索发现,近期发表15篇charls论文。 对CNKI数据库搜索发现,近期发表4篇charls论文。 对中华医学杂志数据库搜索发现,近期发表2篇charls论文。 大部分论文列表如下:一、PubMed数据库1.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一)标题:中国老年人日间午睡与认知功能的纵向联系 研究目的:在中国,人们对日间午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纵向联系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老年人群中日间午睡与认知能力之间的横断面和纵向关系。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 方法:白天的午睡是自我报告的。认知功能是通过结构化问卷评估的,包括两个方面:外显记忆和精神状态。应用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来探讨日间午睡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有2875名和2440名65岁以上的参与者分别被纳入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中。在横断面研究中,与中度午睡者相比,不午睡者和长期午睡者的全局认知得分明显较低(P<0.01),而且外显记忆(P<0.05)和精神状态(P<0.01)的得分也明显较低。在纵向分析中,没有午睡和长时间的午睡与整体认知能力的下降显著相关(P<0.05),只有长时间的午睡与表象记忆以及精神状态的下降显示出显著的关联(P<0.01)。 局限性:白天的午睡时间是由参与者自我报告的。 结论:该研究发现延长午睡时间与认知功能恶化之间存在纵向联系。 2.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二)标题:中国中老年人合并抑郁症和肥胖症与心脏代谢性多发病的关系:一项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评估合并抑郁症和肥胖症与中国中老年人发生心脏代谢性多发病风险的关系。数据来源:这项队列研究提取了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2011和2015年的数据。 方法:抑郁症由10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10)确认,截止分数≥10分。肥胖被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28公斤/平方米。根据基线时的抑郁症和肥胖症状况,将参与者分为四组,即既无症状,仅有抑郁症,仅有肥胖症,以及有两种症状。心脏代谢性多病症被定义为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这些关联。 结果:共有9308名基线时没有心脏代谢性多发病的参与者被纳入(平均[SD]年龄,58.8[9.0]岁;4449[47.8%]为男性)。在四年的随访中,349名(3.8%)参与者出现了心脏代谢性多病症。与没有抑郁症或肥胖症的参与者相比,合并抑郁症和肥胖症与心脏代谢性多发病的风险(调整后的OR:4.79,95%CI:3.09-7.43)有关,而单独患有抑郁症(调整后的OR:1.84,95%CI:1.37-2.46)或单独肥胖症(调整后的OR:2.26,95%CI:1.48-3.45)。这些发现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是一致的。 结论:合并抑郁症和肥胖症与心脏代谢性多发病的风险过高有关。对同时患有抑郁症和肥胖症的人进行干预,可能对减少心脏代谢性多发病的风险有很大好处。 3.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三)标题:中年人和老年人参与活动对晚年抑郁症轨迹的影响:全国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更多的活动参与是处理抑郁症和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但活动参与的变化对抑郁症发展轨迹的影响还没有被充分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中国中老年人(≥45岁)当前活动参与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活动参与与晚年抑郁症发展轨迹的关系。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了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7年的数据,共包括4818名中老年(≥45岁)。方法:在控制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采用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来评估活动参与的变化对晚年抑郁症轨迹的影响以及活动参与和抑郁症之间的主要滞后关系。活动参与以及抑郁症是通过基于CHARLS问卷的自我报告的活动和健康状况来测量的。结果:在4818名受访者中,体育活动参与、社会休闲活动参与和抑郁症的平均值分别为76.98(SD 15.16)至83.95(SD 5.72),7.43(SD 8.67)至9.25(SD 10.16),以及7.61(SD 5.72)至8.82(SD 6.51)。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参与可能与抑郁症有关。体育活动的参与可以预测初始抑郁症(β=-0.631,P<.001)及其轨迹(β=0.461,P<.001)。然而,社会休闲活动的参与预测了初始抑郁症(β=-0.223,P<.001),但没有预测其轨迹(β=0.067,P=.159)。最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活动参与对抑郁症的预测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活动参与对中国中老年群体未来抑郁症的预测作用。数据显示,活动参与与中国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和未来抑郁症的变化显著相关。中国政府应鼓励中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抑郁症的加重,同时对积极的老龄化也有积极的意义。 4.中国学者文章介绍(四)标题: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步态速度的双向关系:纵向观察研究 研究目的:认知能力和步态速度下降是老年人的常见情况,而且往往与未来的不良后果有关。尽管认知功能和步态速度之间的关联已经被证实,但其时间顺序仍然不清楚,特别是在中国的老年人中。澄清这一点可以帮助确定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的公共健康。本研究旨在研究全国纵向队列中步态速度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纵向相互关联,以及这两个因素变化的可能时间顺序。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两个波次(2011年基线和2015年随访)。方法:包括60岁或以上的参与者,基线时没有痴呆症或帕金森病,基线和随访时都有完整的步态速度和认知数据。通常的步态速度是通过两次2.5米的步行测量的。精神完整度和外显记忆被用来评估整体认知功能。交叉滞后的面板模型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被用来研究认知和步态速度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报告了标准化的系数。结果:共有3009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6.4岁,SD 5.4岁;1422/3009,47.26%,女性参与者)有资格纳入我们的分析中。交叉滞后小组分析显示,在考虑了基线步态速度、认知和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基线全局认知(β=.117,95%CI 0.082-0.152;P<.001)、精神完整(β=.082,95%CI 0.047-0.118;P<.001)和表象记忆(β=.102,95%CI 0.067-0.137;P<.001)与随后的步态速度有关。同时,基线步态速度也与随后的整体认知(β=0.056,95%CI 0.024-0.087;P=.001)、精神完整(β=0.039,95%CI 0.008-0.069;P=.01)和表象记忆(β=0.057,95%CI 0.023-0.092;P=.001)相关。标准化交叉滞后系数的比较表明,基线全局认知对随后步态速度的影响大小明显大于反向效应(χ12=6.50,P为差异=.01)。然而,心理完好性和外显记忆对随后步态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强于反向途径的影响(χ12=3.33,P为差异=.07和χ12=3.21,P为差异=.07)。线性混合效应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些双向关系,显示较低的基线认知分数预示着步态速度轨迹的陡峭下降,而较慢的基线步态速度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轨迹的下降幅度更大。结论:在中国老年人中,通常的步态速度与整体认知功能和特定领域的精神完好性和偶发记忆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双向联系。基线全球认知可能与随后的步态速度有更强的关联,而不是相反的路径。这种相互联系是值得注意的,并可能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保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可能是缓解与年龄有关的步态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干预策略。 5.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五)标题:睡眠质量和握力之间的双向关联以及抑郁症的中介作用:来自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群组的证据 研究目的:尽管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睡眠质量(SQ)和握力(GS)之间存在关联,但这种关系的方向和基本机制还没有得到更好的界定。我们旨在纵向研究SQ和GS之间的双向关系以及抑郁症在这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4200名参与者)和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5922名参与者)中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年龄≥50岁的样本。 方法:采用交叉滞后的面板模型来研究客观测量的GS和自我报告的SQ之间的潜在双向关系。结果:我们观察到GS-SQ的双向关系是由GS主导的。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T1时较高的GS预示着T2时更好的SQ(ELSA:β=0.075;CHARLS:β=0.104,P<0.001),反之亦然(ELSA:β=0.034;CHARLS:β=0.030,P<0.01)。此外,抑郁症部分调解了GS对后续SQ的影响(ELSA,间接效应:0.0057,95%CI:[0.0035-0.0084];CHARLS,间接效应:0.0086,95%置信区间:[0.0051, 0.0131]),但反之亦然。结论:关于两个队列的数据结果一致支持GS和SQ之间的双向关系,以及抑郁症在这种双向关系的主导途径中的中介作用。应该让GS低的老年人意识到与抑郁有关的潜在的恶性循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睡眠。定期筛查抑郁症可能有助于打破这种循环。 6.中国学者文章介绍(6)标题:老年人肥胖与青光眼的关系: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的证据 研究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中老年人肥胖与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方法:青光眼是通过自我报告来评估的。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和Cox比例危害模型来评估肥胖和青光眼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单身、吸烟和不喝酒的老年男性的青光眼发病率明显较高(所有P<0.05)。糖尿病、高血压和肾脏疾病也与较高的青光眼风险有关,而血脂异常与较低的风险有关(所有P<0.05)。在对模型进行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和健康相关变量调整后,根据Cox比例危害模型,肥胖与青光眼风险下降10.2%明显相关(危险比,0.898;95%CI,0.829-0.973),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风险下降11.8%(概率比,0.882;95%CI,0.803-0.968)。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肥胖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吸烟者和有肾脏疾病的人的青光眼风险降低有关(所有P<0.05)。肥胖也使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的青光眼风险比健康对照组更低(所有P<0.05)。结论:这项队列研究表明,肥胖与青光眼的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在农村居民、吸烟者和肾脏疾病患者中。与健康人相比,肥胖在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人群中发挥了更大的保护作用。7.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七)标题:中老年人多病症与记忆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的证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中老年人多发病与记忆相关疾病(MDs)之间的横断面和纵向联系。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 方法:本研究包括8338名参加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受试者。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危害回归模型来探讨多病症与MDs的关联和影响。结果:MDs的总流行率为2.52%,平均多病种数为1.87。在横断面分析中,与无多发病组相比,有四种或更多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多发病组更可能患有MDs(OR:6.49,95%CI:4.35-9.68)。在随访的2.7年内,报告了82例MDs(1.12%),有多发病的参与者比没有多发病的参与者更可能有新发MDs(HR:2.93,95%CI:1.74-4.96)。结论:在中国的中老年人中,多病症与MDs有关。这种关系随着多病症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加强,这表明对多病症患者的早期预防可以减少MDs的风险。 8.中国学者文章介绍(八)标题:糖尿病患者虚弱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研究目的:虚弱是继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之后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糖尿病患者虚弱风险预测模型。 数据来源:研究采用了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数据,这是一个代表中国人口的数据集。 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5个指标,包括社会人口学变量、行为因素、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参数。研究队列被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例为70-30%。在10倍交叉验证的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模型的最佳预测变量。应用逻辑回归模型来探索糖尿病患者虚弱的相关因素。构建了一个提名图来发展预测模型。校准曲线被用于评估提名图模型的准确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和决策曲线分析被用来评估预测性能。 结果:2013年(n = 793)和2015年(n = 643)收集的CHARLS数据库中的一千四百三十六名糖尿病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中。共有145人(10.9%)有虚弱症状。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腰围、认知功能、握力、社会活动和抑郁症是糖尿病患者虚弱的预测因素。这些因素被用来构建提名图模型,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预测模型和内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912(95%CI 0.887-0.937)和0.881(95%CI 0.829-0.934)。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P = 0.824和P = 0.608(均>0.05)。校准曲线显示提名图模型和实际观察结果之间有明显的一致性。ROC和DCA表明,该提名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提名图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虚弱风险的一个有前途的便捷工具,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高危人群。 二、CNKI数据库1.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一)研究目的: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 方法:采用PSM-DID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 结果: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2.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二)研究目的:研究身体活动水平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结果: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率呈上升趋势,在无衰弱老年人中,26.0%的人群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在衰弱老年人中,则有19.89%的人群由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女性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比例高于男性。在衰弱老年人中,低水平身体活动的比例逐年增加;低水平身体活动的老年人状态转变为衰弱的风险是中高水平老年人的2.59倍,同时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的可能性下降62%。研究结果说明,低水平身体活动是中国老年人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危险因素,中高水平身体活动有助于衰弱状态转变为无衰弱状态。 三、中华医学杂志数据库1.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一)研究目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基础,系统了解我国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追调查数据库。 方法:于2021年3月,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8年追踪数据库中选取年龄≥60岁的样本(n=10 779),剔除研究涉及变量有缺失的样本后,最终纳入样本7 354例。以是否发生慢性病共病(患≥2种慢性病)为因变量,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维度纳入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65.16%(4 792/7 354),患2种慢性病者居多〔32.16%(1 541/4 792)〕,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二元慢性病共病组合为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16.42%(253/1 5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女性高于男性〔OR(95%CI)=1.371(1.177,1.596)〕,>70岁者高于60~70岁者〔OR(95%CI)=1.189(1.061,1.333)〕,夜晚睡眠时间为6~8 h者和>8 h者低于<6 h者〔OR(95%CI)分别为0.759(0.678,0.850)、0.686(0.572,0.821)〕,午睡时间为0.5~1.0 h者和>1.0 h者高于<0.5 h者〔OR(95%CI)分别为1.238(1.102,1.391)、1.219(1.604,1.396)〕,对健康感到一般和不太满意者高于非常满意者〔OR(95%CI)分别为1.755(1.537,2.004)、5.890(4.930,7.037)〕,城市户口者高于农村户口者〔OR(95%CI)=1.167(1.036,1.315)〕,居住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者高于东部地区者〔OR(95%CI)分别为1.311(1.158,1.483)、1.491(1.315,1.692)〕,正在工作者低于曾经工作过者〔OR(95%CI)=0.768(0.680,0.866)〕,人均年收入>5万元者高于<2万元者〔OR(95%CI)=1.413(1.009,1.978)〕。 结论: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较高,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同的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建议从个体到环境多维度加强对慢性病的干预和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2.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二)研究目的:探讨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失能的影响,为制订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失能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追调查(CHARLS)数据库。 方法:2022年3月,提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11 088例≥45岁农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患慢性病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失能情况。依据慢性病患者所患慢性病是否≥2种将其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法将共病组与非共病组以1∶1比例进行基本情况匹配,应用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共病对ADL失能和IADL失能的影响。 结果:11 088例农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2 711例(24.45%)ADL失能,4 216例(38.02%)IADL失能,7 673例(69.20%)为慢性病共病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睡眠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残疾情况、参加社交活动情况、慢性病共病情况的受访者ADL失能率和IADL失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前,共病组和非共病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睡眠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残疾情况、参加社交活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共有3 391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协变量达到均衡。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组农村中老年人ADL失能风险是非共病组的2.25倍〔95%CI(1.96,2.59),P<0.001〕,共病组农村中老年人IADL失能风险是非共病组的1.52倍〔95%CI(1.36,1.71),P<0.001〕。 结论:PSM可有效控制研究组间的混杂偏倚;在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会增加失能的风险,政府应重视农村地区资源和政策投入,加强对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失能的预防与管理。 更多文章如下:PubMed中国学者CNKI中国学者更多信息一个专门做公共数据库的公众号,关注我们

关键词:

相关文章